從前有一位畫家,他進行過這樣一個小測驗:
他拿出自己前兩天剛完成的一幅畫,先是給一群人看,讓他們不去看優點,只指出不足,沒想到這幅畫被批評得一文不值;
同樣是這幅畫,作家又拿給另一群人看,讓他們不要管不足,只點出優點,這幅畫就被抬得非常高,簡直要被奉為神作。
所以作家得出結論:無論怎樣的畫,總會有人喜歡,也總有人貶斥,還是 不管他人如何評價,按照自己的想法作畫,最為妥帖。
做人也是一樣。你做一件事,不同的人會對此產生不同的看法,只要你隨心而為,不去理會他人的評價,就好了。否則自己被打擾得心亂如麻,而他人呢,只是在旁邊一笑而過,遭殃的終歸只是自己罷了。
「 己所不欲,勿施於人」,同樣的,世界上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,也沒有哪兩個人會擁有一模一樣的人生,所以我們要做到「知人不評」,不亂評價他人,就是對他們最大的尊重,也是自己良好修養的體現。
羅迪克是一個英國士兵,在二戰期間不幸被俘,進入集中營後的他,忍受著常人難以想像的痛苦。
幸運的是,由於集中營缺少汽車兵,納粹只好在戰俘中招募司機。羅迪克抓住了這次機會,表示自己願意為納粹開車,運送被虐待致死的戰友。
自從羅迪克成為了納粹的司機,他開始變得性格暴躁並且非常殘忍,不僅時常呵斥曾是戰友的俘虜們,甚至對他們拳腳相向。
有時,戰俘還剩一口氣,苟延殘喘的時候,羅迪克就將他們扔上汽車,運送出去。他的行為招致所有戰俘的不滿。他們瘋狂地辱駡他: 賣國賊,走狗!
甚至有好幾次,他寡不敵眾,差點被戰俘們打死。有一次,在被群毆後,他永遠地失去了一隻手。
只剩一隻手該如何開車呢?羅迪克對納粹已經沒有利用價值了,他被納粹徹底拋棄了。在一個雨天裡,羅迪克孤獨淒慘地死在了集中營的角落裡。
六十年過去了,誰還會記得這個虐待同胞的賣國賊呢?
然而,有一天,一篇名為《救我的人,是我最恨的人》的文章被刊登在了英國的報紙上,這篇文章講了這樣一個震撼人心的故事:
「我曾被納粹俘虜,進了集中營,那裡有個臭名昭著的叛徒叫羅迪克。他把生病的我強行扔上卡車,對納粹說準備把我活埋。可是,車開到一半就停了下來,他扛起奄奄一息的我, 放到了一棵大樹後面,並留下了幾塊黑麵包和一壺水,急促地告訴我,要是我活下來了,一定要來看看這棵樹。然後,他就匆匆開車離開了。」
隨後的幾天裡,報刊又收到了十二位元老兵的電話,他們都講了同樣的故事。
再後來,報社的人找到了這棵樹,他們在樹洞裡發現了一個日記本,上面寫了這樣一段話:
「 今天我又救出了一位戰友,這已經是第28個了,但願他能活下去。昨天深夜,戰友們又一次狠狠地打了我,可我一定要堅持下去,無論如何也不可以說出真相,那樣的話,我還能救出更多的人。親愛的戰友們,我只有一個願望,如果你活著, 請來看看這棵樹。」
看完這個故事的我,內心久久不能平靜。
當我們不能瞭解事情的全貌的時候,不要妄自下定奪,也不要妄自揣測別人,畢竟事情的真相我們可能永遠無法得知。
大多數人和事,我們只能夠看到冰山一角,其實剩下的99%,才是他們的真正所在。
所以,對自己,也對他人保持起碼的尊重,就不要胡亂評論,你自以為輕飄飄的幾句話,可能會成為壓死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。
要知道,這世上本就沒有真正的感同身受,沒經歷過我的人生,就請你閉嘴!